課程議題提要二 2014/3/6

2014/03/07 wwchu 2014春 台灣經濟發展課 議題提要

我們怎麼看「國家」及國家角色?在經濟領域,以及政治與社會領域? 我們的態度與行為又如何產生影響? 各個學科有其流行的視野與理論。 新古典經濟學多採從理性個人出發的角度,假設基本單位是:追求私利的理性個人;原先假設政府是中性且應該要「極大化社會福利」;後來公共選擇學派則引入「掌握權力者也是理性的利益極大化者」的假設。 另有比較歷史角度,如Gerschenkron, Polanyi, 及此次所讀的Evans等。 Evans將落後國家的國家分為三類,顯示國家的多樣面貌。 為何東亞會出現發展型國家?只是戰後初期如此嗎?現在還是嗎?現在我們對此「發展型國家」的態度為何?正面或負面? 認同作者的分類嗎?如何理解這些異同?  最近一期經濟學人的文章值得一讀:“What’s gone wrong with democracy?” Economist, 2014/3/1 這篇也是比較歷史角度!但由擔心西方民主模式失去吸引力為出發點。 文章提到近年來西方民主模式吸引力降低有兩個因素,一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暴露出西方政治經濟模式的弱點,一是中國的崛起,中國未採西方民主模式但卻迅速有效崛起,帶來挑戰。 為什麼這「民主」模式近來在這麼多地方遭到困難?如何分析、如何看待?這和之前提起的對「西方現代化」的「普世性」的質疑是否可以連結? 如何看自身?台灣學習引進西方民主模式至今,狀態與成果如何?全球與在地視野。

More

課程議題提要一(2014/2/27)

2014/02/27 wwchu 2014春 台灣經濟發展課 議題提要

探討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歷史、發展成功的原因,不是緬懷,而是為了了解自己、重新尋找方向。要理解這段歷史,就必須先給它定位,在人類發展歷史上定位,或說找一個適合的視野。這可以有兩種方式。一是現在通行的觀點,是將西方現代化當作唯一的典範,認為其是至今人類發展的最高點,是普世的參照模式,是後進者努力要達到的目標,我們要發展是為了追求「進步」。這是一個線性的進步觀,經濟必須不斷成長。 另一種思考角度則是歷史化的,將西方現代化放回歷史來看,將其歷史化、特殊化。近百年來西歐(及其移民所建立的國家,加上後起的日本)興起,以其經濟與軍事實力,將其他地區(”The Rest”)皆變為其殖民地或次殖民地,迫使其他地區尋求應變之道,而至今學習西方進行現代化是唯一有效的取得自立的道路。只是成功者稀,而台灣戰後發展成績在後進者中和南韓同列榜首。 就人類長期經濟發展而言,西歐模式是如此突出的例外。在西元一千年左右時,大家水準差不多,中國或許略高。但從16-17世紀時起西歐開始持續成長,工業革命後更是突飛猛進,與其他地區差距以倍數成長。英國率先發展出的模式是民族國家的政治形式,民族主義為動員方式,資本主義經濟組織方式。英國的成功迫使西歐跟進。在之後迫使其他地區試圖跟進。 從1870-1990年間,富國間(雖互相打了兩次大戰)所得水準趨同(converge),而窮國和富國差距擴大(擴大5倍)(diverge),同時窮國之間也趨異。在1960-1990年間,若以4.2%為超越富國的速度,則在有資料的108個(原)窮國中,只有11國平均年成長率大於4.2%,40國小於1%,28國小於0.5%,16國為負成長,其中81國的成長是在減速中。 Marx認為資本主義會在殖民地經過辯證發展過程,結果會是 it creates a world after its own image. 但實際上在百多年後,其他地區中只有極少數能夠成功的工業化,改變自身制度與組織,而建立現代化國家與相配合的政治經濟社會體制。 要探討問題:戰後台灣如何作到?理論與現實。 要探討問題:後進國必須現代化,但是否要尋找自己現代化之路?(借鏡西方經驗,認識自身傳統,尋找永續發展之路?) 反思視野:我們現代化至今,自身狀態如何? 慣常思維方式:以西方模式為唯一標準,責怪自身「不夠進步」; 反思角度:引進後,我們怎麼適應、運用? 現今缺乏動力、方向、願景,必須反思尋找新的方向與動力

More

人有病 FT

2014/02/24 wwchu 教學與研究隨想

2014-2-24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何帆:从进入农耕生活开始,传染病出现了。当人们定居下来,经年累月使用同一水源,粪便在定居点周围不断积累,人们与病菌的接触几率大大提高。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4929?full=y#utm_campaign=1D110215&utm_source=EmailNewsletter&utm_medium=referral  

More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2014課程大綱

2014/02/22 wwchu 2014春 台灣經濟發展課 議題提要

區域與經濟發展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 2014年春季,台大城鄉所 瞿宛文 這門課將以討論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為主,從非正統理論與歷史的角度切入,探討台灣作為一後進國家如何在戰後成功的發展經濟。 打*與#者為必讀,*為課堂討論讀物,#為背景讀物,其他為參考讀物。學期成績以課堂報告、參與討論表現及期末報告為主。 一、 背景 1. 戰後全球經濟發展情況(一週) *Maddison, Angus, 2001. The World Economy: A Millennial Perspective, Paris: OECD Development Center, “Introduction and Chapter 1”. *Pritchett, Lant, 1997. Divergence, Big Tim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1(3): 3-17, Summer. Rodrik, Dani, 2011, The Future of Economic Convergence, working paper, http://www.hks.harvard.edu/fs/drodrik/Research%20papers/The%20Future%20of%20Economic%20Convergence%20rev2.pdf. Maddison, Angus, 2006. Asia […]

More

中国金融改革五大矛盾 FT

2014/02/21 wwchu 中國經改─金融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4916?full=y FT中文网专栏作家 沈建光  2014-2-21 金融改革与国企改革、财政改革等配套改革存在步调不一致,大量预算软约束企业仍存在,这将增添经济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  

More

« Previous Posts Next posts »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