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寫的《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於2017年1月由聯經出版至今已一年了。去年3月7日為此在中研院人社中心舉辦了討論此書的《新書論壇》, 邀請到朱雲漢、王振寰、劉維開、徐進鈺、徐振國、謝國興六位教授來評論這本書。隨後他們修訂過的評論稿,也已刊登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07期,2017年8月,185-232。
在此經得朱雲漢授同意,將他對此書的評論文轉載於此。
朱雲漢,〈揭開國家機構的謎團〉,《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07期,2017年8月,187-191。
我無論如何都要爭取在忙碌行程中來參加今天瞿宛文教授這本非常重要的著作的發表,她應該得到一些學術界的積極反響,我很高興今天能參與新書論壇,見證這個過程。此書絕對是一本傳世之作,過去台灣經濟學的發展走上了一條以新古典學派為圭臬的狹隘研究方向,其實經濟學界中能夠深入去分析理解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學者非常非常少,很多經濟學者或是做一些細微末節、補充性的實證研究,或是從事完全不食人間煙火的數理演繹。對他們曾經親身見證與參與過這段重要歷史所留下來那麼豐富的素材和其深刻的理論意涵,反而視若無睹,可說是對巨大學術資產的一種浪費。過去反而是幾位都不是典型的主流經濟學者對於戰後台灣經濟發展經驗的闡釋非常重要,把台灣個案經驗放在發展理論脈絡中做了研究發掘和很好的整理,包括Robert Wade和Alice H. Amsden,我覺得瞿教授這本書,絕對是可以在很多方面或者是補充、或者是超越這兩位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政治經濟學者的著作。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