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013
“比较优势说”的拓展与局限:–读林毅夫新著《新结构经济学》
這是張軍對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的書評,原刊於《經濟學季刊》,推薦。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9386219.html
“克强经济学”不是通缩经济学
推薦張軍的博客。在此篇中他認為 「中国的财政环境大大优于货币环境。尽管国内外部分经济学家对于中国政府债务的规模有不同的估计口径,但毫无疑问,中国政府的外债和内部债务的规模即使按照最宽泛的口径估计也依然属于稳健水平,特别是内债。」「地方政府过去20年,中国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巨大规模的优良的资产,这些资产包括了能产生现金流的国有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设施和道路等),也包括了大量有形的建筑物以及土地资产。这些资产的资本化和证券化将为地方政府带来巨额的基金或固定收入。」 「作为结构经济学的重要含义,现在非常关键的是要加快出台地方自主发债的政策法规,用金融市场盘活地方政府的资产存量。债券市场的扩张和发展也是中国金融部门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主攻方向。如果金融改革,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地方政府债务为突破口,那么,这步棋走对,全盘皆活。」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8843843.html
朱鎔基與李克強 – 頭版 – FT中文網
「看來,朱鎔基與李克強都站在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候。現在的媒體和大多數財經評論都熱衷於把今天的李克強比作當年的朱鎔基,意圖當然也就可以理解。但其實,兩者沒有可比性。朱鎔基做加法,而李克強要做減法。此一時彼一時。當年的朱鎔基不得不與地方大員“作戰”,要通過財政再集權來扭轉中央收入的相對下降和為釋放巨大的增長潛力而穩定宏觀經濟,而今天的李克強則不得不與地方大員合作,要通過向下的分權來培育和維護自下而上的創新與轉型升級的動力,終止經濟的過早放緩。」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1716?full=y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張軍:在不同的時期,朱鎔基與李克強都站在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當下的媒體熱衷於把李克強比作朱鎔基,其實兩人沒有可比性,朱鎔基當年是在做加法,而李克強今天則要做減法。
資本市場將決定中國轉型成敗 – FT中文網
此事做起來不容易。地方政府的問題要如何處理是關鍵。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1653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中國經濟存在兩個“堰塞湖”,一邊是上千萬中小企業資金匱乏,一邊是大量社會財富投資無門。打通兩者釋放的生產力不低於包產到戶。
中國資本市場離成熟市場有多遠? – 評論 – FT中文網
不是簡單的事情。只是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也問題很多。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1573?full=y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我們的資本市場比起發達市場,甚至一些新興市場或周邊市場都有相當大差距,不僅體現在市場深度和結構上,還體現在投資文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