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界 2019/9/20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作者/黄奇帆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发表了主题为《新时代,中国开放新格局、新特征和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讲。他详细阐释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在十八大以后出现的新格局、新特征、新发展趋势,深度剖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出现的国际大背景,以及我们应持有的态度和5大措施等内容,这对企业家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大环境、产业布局有较大的启发性。
以下为演讲精编,综合整理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南开金融(广东)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和混沌大学。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智库 2019/9/22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仁贵 李亚飞
本文转载自《瞭望》新闻周刊,原文首发于2019年第37期,标题为《持续发力制造强国》。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却已经出现制造业占经济比重过快下降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2006年我国工业占GDP的比例是42%,2016年已降至33.3%,相当于一年降低近1个百分点;同期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32.5%降到28.8%,2016年以后开始回稳
◆ “脱实向虚”的状况有了改变,但仍然存在着工业被空心化、边缘化的状况,出现了资源、资金、人力不向工业流动的现象。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对工业重视程度不够
◆ 推进两化融合,数字产业化是手段,产业数字化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
◆ 《瞭望》日前专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
金融读书会 2019/9/14
以下是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9月11日发表的题为《亚洲金融风暴:香港金融稳定保卫战》的文章全文,敬请阅读。
From: 强世功 文化纵横 2019/9/10
【导读】继去年底“孟晚舟事件”后,近日美国“司法长臂”再次出手。8月30日,意大利应美国要求,以涉嫌“窃取商业机密”为由逮捕了一名俄罗斯高管。在一个名义上由独立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社会中,为何各国对美国打着法律旗号的蛮霸之举始终无能为力?本文指出,美国建国过程实为一种帝国建构。其各州/邦国围绕公民权和司法管辖权问题,积累了丰富的法律论辩与斗争经验。进入全球化时代以后,随着跨国美企深度卷入全球经济体系,美国政府与法律精英便开始将上述经验运用到国际经济竞争中。当然,法律斗争若没有强大的物质支撑,也只能沦为具文。美国之所以能越过他国主权和利益,借助“长臂管辖”强硬保护其跨国企业利益,正是以军事为后盾,凭借其技术与经济实力,控制着互联网和全球货币美元这两个全球经济体系的命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读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