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013

The Story of Our Time – The New York Times

2013/04/30 wwchu 反思經濟學

Krugman實在是科普高手,他這一篇把和緊縮經濟學有關的說法(前幾個貼文已經介紹了一些相關爭議)做了整理,說的深入淺出,若對此議題還有什麼問題,可以讀一下此篇。 http://www.nytimes.com/2013/04/29/opinion/krugman-the-story-of-our-time.html?ref=global&_r=0

More

如何看待地下經濟

2013/04/29 wwchu 反思經濟學

首先,地下經濟當然一直存在,所有經濟體都是如此,但程度會有不小的差異,同時隨著經濟情況,同一個經濟體中也會有變化,就如這篇報導中提及,美國近來地下經濟比以往蓬勃。當經濟不景氣甚至進入蕭條或危機時,則地下經濟範圍會擴大。記得馬克思說過,失業是體制規訓工人的方式之一。正式體制內對受雇者至少有某些保障,當然也要收稅,不過即使收稅也照理是要支持公共服務體制的。危機來了失業嚴重了,求職者就會被迫退而求其次,接受無保障低工資的工作,就是失業會降低薪資與工作條件。是否有長期影響?這就要看下一波景氣恢復的力道了,如果力道夠就有可能把薪資與工作條件往回拉。換個角度說,如果說地下經濟幫忙緩和了經濟危機的衝擊,也是沒錯,如果沒有這空間,那當時的情況會更慘。 其次,如果是站在反體制的立場,認為就是要搞地下經濟,就是要逃稅等等,這立場和要求體制內改革是不同的。站在較實際的角度,譬如說,大家一起監督並參與年金改革方案,應該會是較合理的方向。不過,這也涉及另一個問題,即現行制度越被認為是不合理,則一般人越不願意遵守,越會進入地下經濟,而若經濟地下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則整個體制的運作也會越來越差。抗議體制的不合理會是改善體制的必要推動力量,但不斷增加地下化程度並不會改善體制。 後進國家的地下經濟被視為「落後」,是因為現代化工業化牽涉到經濟的整合,無論是社會主義或是歐美的市場經濟體,都是在國家範圍內建立整合統一的市場或經濟體,以及與其配合的各種規章制度,規範經濟活動及提供社會支持,而其「高整合度」也是其政治經濟力量的基礎。

More

下一個20年 交流亟須新戰略 -2013-04-27 中國時報

2013/04/29 wwchu 台灣經濟/政策評論

辜汪會談至今已過二十年了。國際情勢與當初已有很大的不同。 台灣這一二十年來,在經濟上與中國大陸關係日益密切。大陸在十多年前就已取代美國,成為台灣主要出口市場,同樣,十多年來,不論政策如何戒急用忍,台商對外投資中持續有七八成是到大陸投資。 在當今政治環境下,如何能夠正面面對這個現實,進而提出一個具有前瞻性的經濟發展願景,及與其相配合的長期經濟政策,就成為一個嚴峻的挑戰,也是不可迴避的挑戰。只是在近年的政治環境下,各屆政府及社會都選擇迴避,也因此台灣就缺乏有共識基礎的經濟願景,來作為決定發展方向的根據,也難怪目前此方面就闕如了。朱雲漢教授此篇談話清楚說明了這二十年此方面的背景與變化,可供參考。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3326/112013042700413.html

More

美国大片中的中国元素 -FT中文網

2013/04/29 wwchu 中國經改模式

這裡面牽涉多個層次的議題。有實力有市場,好萊塢就開始要讓華人擔任正面角色了。這也事關中國大陸產業政策,目前除了以配額保護電影市場之外,對於合拍也有對內容的相關規定─以中國為主。這樣政策的成效如何值得注意。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0195?full=y

More

#5 註腳打書:(反)發展 – 2013年4月8日13:53 由卡維波(網誌)

2013/04/26 wwchu 其他

確實,卡維波說的好,我們第三世界不應該只是隨著西方環保話語起舞,在道德進步主義的意義下,把反發展無限上綱。挑戰正是在於尋求另類發展的道路,要保就業也要有經濟前景,而一味反發展並無法達到這些目標。更何況,我們也不能忘記,第三世界被西方所迫,必須追趕、必須發展,才能在地球上得到尊嚴。http://www.facebook.com/notes/%E5%8D%A1%E7%B6%AD%E6%B3%A2/5-%E8%A8%BB%E8%85%B3%E6%89%93%E6%9B%B8%E5%8F%8D%E7%99%BC%E5%B1%95/10151351618790965

More

« Previous Posts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