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
宋磊 对中国崛起的认识,也亟需一场“产业升级” | 文化纵横
Original 2016-08-09 宋磊 文化纵横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M2NDcwMg==&mid=2664293513&idx=1&sn=9c654926c136dc4ce2261fec1fcf9462&scene=5&srcid=0809L4vwb14qtTBAYH6VMKyl#rd 中国的崛起无疑是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之一。对于中国各界来说,如何解释这种崛起的内在逻辑自然是一个严肃的挑战。近年来出现的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的大量研究就是对于这一挑战的回应,构成了中国故事的现有讲法。 但是,在迅速地成为显学之后,这类研究正处于停滞的状态,中国故事的现有讲法显然没有获得全面的认同。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经济故事是否存在第二种讲法?
李书福将如何围绕沃尔沃和吉利打造他的汽车帝国 Autonews
http://www.autonewschina.com/cn/article.asp?id=15443 Autonews China, Yang Jian | 2016/11/11 http://www.autonewschina.com/cn/article.asp?id=15443 上海 – 吉利创始人李书福购入沃尔沃轿车公司后,多次表示将保持沃尔沃品牌的独立性,同时又很快开始推进沃尔沃和吉利的合作。 六年后,李书福终于公开了他的计划,即基于这两家汽车公司,构建他的全球商业帝国,而这一计划的核心就是沃尔沃和吉利的协作。 两者的协作从研发开始。2013年,李书福安排沃尔沃和吉利联合开发了一款紧凑型轿车平台,即紧凑型模块式平台 (CMA)。 正是从这一平台开始,有了新品牌Lynk& CO,基于该平台的产品将采用这一新品牌上市。第一款紧凑型跨界车(名为01)将于明年在中国市场上市。
中國將引領電動汽車熱潮 FT
更新於2016年11月14日 07:23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約翰•加普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0125?full=y 加普:任何人都無法不關註中國的汽車廢氣。這是個問題,但也是個機遇。對於中國工業,電動汽車有著重要意義。 「電池技術的進步意味著到2020年,電動汽車一次充電可行駛最高600公里…那時,電動汽車就更具吸引力了。 這為中國超越美國和西方技術提供了機會,就像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固話網絡建成前跳躍到移動智能手機一樣。中國政府明白這點:4月公佈的5年規劃大力支持環保技術。 電動汽車對於中國工業有著重要意義。…中國在內燃機零配件方面沒有一線供應商,但這在電動汽車領域不那麽重要。」
“我的工作,是推动腾讯的边界” FT
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说,腾讯未来10年的使命,是以技术改善人类的生活。为此,腾讯需要超越互联网。 更新于2016年11月3日 06:57 FT中文网编辑 王昉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9976?full=y 在中国互联网业,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是个隐秘而传奇的存在。这个美国人给自己起了个奇特的中文名字(他解释为“网络上大有所为”),还拥有一个同样奇特的头衔:腾讯首席探索官。 说他传奇,是因为他在2001年加入腾讯时,腾讯还只有45名员工,QQ还是OICQ,外国员工在中国互联网初创企业中还十分罕见,而他从那时起,就一直是腾讯最高管理层“总办”的一员。最近CEO马化腾与清华钱颖一教授的一次对话,让腾讯在创立之初经历的一次危机时刻,再度成为业界谈资,却鲜有人知道,网大为是帮助腾讯度过那次危机的关键人物。当时OICQ用户量疯长,腾讯却没钱购买服务器,好不容易搞定的一笔投资,正来自当时网大为供职的南非媒体公司Naspers。在谈妥投资后不久,受马化腾团队感召,网大为索性把自己也“贡献”给了腾讯,一待就是15年。常驻美国硅谷的他,被赋予了“雷达”的角色——帮助腾讯探索尚未涉足的技术领域,发现潜在的投资对象。
騰訊未來會成為一家廣告公司嗎? FT
魏武揮:騰訊沒說過要從游戲公司轉型,但它的確在悄然轉型.這種轉型並不是放下游戲業務,而是開拓新業務。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9862?full=y 更新於2016年10月26日 06:10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 魏武揮 為FT中文網撰稿 「騰訊於上周試水了“互選廣告”,一小部分微信公號部署了這種廣告。與過去的廣點通廣告類似,互選廣告的主要展示陣地在微信公號,並且同樣位於公號單篇圖文的下方。但互選廣告與廣點通不同的地方是,它給予流量主(也就是公號運營方,或者說媒體端)更多的選擇權。」 「這就是媒介生態天翻地覆的變化:今天很少有中國網民不用微信,不訂閱公眾號,從來不轉發公號文章,也很少有媒體說,我沒有公眾號在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