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圖擠進“貿易俱樂部” – – FT中文網
「對比兩人的歐洲之行很能說明問題…中國在貿易政策方面要縮小與美國的巨大差距,憑借本身經濟實力坐到制定國際新商業規則的談判桌旁是多麽困難。中國去年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加上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按說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理應能夠發出最具影響力的聲音。但實情並非如此。…然而,美國在世界貿易領域的三大談判中都掌握著控制權。這三大談判分別是跨大西洋談判、12國參加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談判,以及20多個國家旨在重訂全球服務貿易規則的談判。這三大談判其實只有兩個主題: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形勢下,締結或加強地緣政治與經濟聯系;帶頭書寫21世紀貿易規則。」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5614, 2014-4-4 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訪問歐洲都把貿易作為重頭戲,但做法卻大相徑庭。當今三大貿易談判均把中國拒之門外,習近平此行目的之一,就是為中國躋身制定國際新商業規則的談判桌打好基礎。
馬英九輸在哪個戰場 – 中時電子報
頭腦清楚的一篇評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31000403-260109 立院外牆被噴上「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雖然馬英九遠非獨裁,但革命真在上演─一場終結中華民國及其憲法的革命。
中國網戰“三國志” – – FT中文網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5499?full=y 2014-3-28 中國互聯網三巨頭百度、阿裡巴巴、騰訊曾經一度安享各自領域的壟斷地位和豐厚利潤,然而,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讓它們打響了“中國互聯網第一次大戰”的第一場戰役,並且發起了瘋狂的收購攻勢。
課程議題提要五 2014/3/27
現台灣社會主流論述將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成績歸因於日本殖民統治影響。 這說法在理論上如何論述?因果關係為何?影響機制為何? 外在因素說:認為外在因素可以解釋後進國在經濟發展成績上的差異 自由市場論、反威權政府相關論述,屬於這陣營 結構學派強調後進國產業政策的角色,屬另一陣營 如何評價? 日本帶來了殖民現代化,而殖民現代化與非殖民現代化的差異為何? 將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成績歸因於日本殖民統治,可說成是「延續說」 延續說──台灣戰後工業化是日殖時期的自然延續 如何評估? 官僚體系、工業企業組織、人力資源、教育、農業體制 發展模式──米與糖、軍需工業化,日後影響為何? 1945年的台灣,與其他依賴出口單一作物的後殖民地經濟,有何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