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台灣社會主流論述將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成績歸因於日本殖民統治影響。
這說法在理論上如何論述?因果關係為何?影響機制為何?
外在因素說:認為外在因素可以解釋後進國在經濟發展成績上的差異
自由市場論、反威權政府相關論述,屬於這陣營
結構學派強調後進國產業政策的角色,屬另一陣營
如何評價?
日本帶來了殖民現代化,而殖民現代化與非殖民現代化的差異為何?
將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成績歸因於日本殖民統治,可說成是「延續說」
延續說──台灣戰後工業化是日殖時期的自然延續
如何評估?
官僚體系、工業企業組織、人力資源、教育、農業體制
發展模式──米與糖、軍需工業化,日後影響為何?
1945年的台灣,與其他依賴出口單一作物的後殖民地經濟,有何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