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弱的车市面临几大趋势性问题 Hans Greimel | 2014/10/21 |
http://www.autonewschina.com/cn/article.asp?id=12429武汉 — 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中国曾经火热的汽车销量增长今年开始大幅冷却。
这只是周四在此开幕的全球汽车论坛上国内外汽车业高管担心的问题之一。 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过去几年已经习惯了两位数的增长,目前碰到了几个棘手的趋势性问题: –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缩减; |
http://www.udn.com/2014/10/13/NEWS/OPINION/OPI1/8995202.shtml
在Stanford的老師Ronald I. McKinnon過世了,他不像Sachs那些去東歐蘇聯推休克療法的經濟學者,而是很務實的宣揚逐步漸進的作法,尤其是金融改革方面,對中國大陸的改革有相當影響,是位值得尊敬的經濟學者。
所附是《比較》雜誌副主編肖夢寫的紀念文章「他影響過中國金融改革」。http://strongwindhk.com/pdfs/HKFax/No_HK2014-47.pdf
「縱觀這一年的上海自貿區改革,走得快的,如政府職能轉變、創新型法律制度建設等,主要體現在對主觀阻力的突破上;而比較緩慢的,如金融改革,則可主要歸因於客觀風險的鉗制。所以筆者認為各項改革的快慢不一,正是自貿區改革對於主客觀阻力的不同剋服方式的反映:對主觀阻力的堅定排除,對於客觀阻力小心應對。
…回顧這36年,中國取得的重大改革成就幾乎都是在開放的形勢下“倒逼”出來的。因此,自貿區雖然看起來像是一次單方面的對外開放,但開放絕不應成為最終目的,而只是推進改革的手段。筆者認為,倒逼的目的對於自貿區管理者而言應該是創造出適應國際開放環境下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對中國中央政府而言是如何剋服阻力,復制和推廣這種創新型體制;對於國有企業而言是能否適應在職能部門競爭中立情況下的市場環境,對民營企業而言則是是否能在更加國際化、法制化的競爭環境中生存和發展。」
史正富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体制两个三十年?
复旦大学教授,具有企业家经验的经济学人
2014-10-04 觀察者網 国庆65周年
http://www.guancha.cn/shizhengfu/2014_10_04_273019_s.shtml
【复旦大学教授史正富口述、观察者网高艳平采访整理】
前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体系瓦解之后,那一套计划经济体制都随之终结。而中国是唯一一个成功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很容易被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在前后两个三十年,是断裂的,甚至是对立的。真是这样吗?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