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支招制造业:创新驱动主要动力在企业侧
2017-05-19 小智 走向智能论坛 https://mp.weixin.qq.com/s/Whfdfx8iTerHEiyTIf5X7A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工信部部长苗圩“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重庆市长黄奇帆进行了评议发言,针对有关政府、企业研发投入比重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强调要突出企业在研发投入中的作用。政府有所作为,对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措施,政府给予各种优惠、鼓励、奖励、补助或者税收减免等。黄奇帆对于政府通过政策优惠措施促进制造业发展的观点,以及工信部此次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报告,将会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重要指导意义。
杜润生:我对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的几点意见
2017-07-10 杜润生 村庄与城市 https://mp.weixin.qq.com/s/J23C35wY_sivzfOn8-MDAQ 制度没有真空,不是好的制度没有建立就是有害的制度在起作用。如果我们没办法,老百姓会另找办法。只有建立好的制度才能避免群众的短期行为,制度搞好了农民肯定会拥护的。教育干部也要靠好的制度,没有一个好制度,他们也会自己创造出一套制度来替代你。如果我们有一套好的税收、财务制度,以及较好的土地制度,干部与农民一样会拥护的,要有这个信心。 杜润生 1913.07.18~2015.10.09 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农村改革重大决策参与者和亲历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先后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摘自《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原题为《关于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的几点意见——中国长期而有保障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1999年1月13日)。
Rodrik:为什么经济增长与政策的回归分析不能告诉我们任何信息?
82期 | Original 2017-07-16 Dani Rodrik 实验主义治理 为什么经济增长与政策的回归分析不能告诉我们任何信息? 丹尼·罗德里克 Dani Rodrik, Harvard University, (成福蕊 译) https://mp.weixin.qq.com/s/qoxZMnhCMt1zH2Q9mhlovQ 本期公号推送罗德里克2005年的一篇文章“为什么经济增长与政策的回归分析不能告诉我们任何信息?”。经济学家习惯用跨国回归来解释不同政府体制下的政策效果和经验重要性,但罗德里克认为,因为政府政策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内生性,即对特定的经济或政治目标做出系统性反应,所以标准的增长回归模型无法告诉我们这些政策效果的好坏,更无法明确政府动机的好坏。此时,需要考虑更多的背景因素,才能接近所分析的问题的本质。 此文最终发表为: Rodrik, D. (2012). Why we learn nothing from regressing economic growth on policies.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5, 969–983.
總統接見榮獲第三屆中華民國社會運動「和風獎」得獎代表
總統並認為,假如當初政府沒有實行土地改革政策,落實耕者有其田等政策,則我們的社會不會有今天的安定與繁榮。 http://www.president.gov.tw/NEWS/3298 中華民國82年11月05日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五日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強調,社會運動是社會正義、社會秩序與社會道德的一種力量之展現與趨勢;但是,過去由於受到威權保守的思想而導致對社會運動的誤解,時至今日,仍然有部份人士、團體,藉著「社會運動」的名義,去進行政治的抗爭,這種現象是令人遺憾的,尤其是需要加以導正。 總統上午九時接見榮獲第三屆中華民國社會運動「和風獎」得獎代表時指出,事實上,目前有許多社會人士、公益團體,為了追求社會的正義、公平與幫助弱勢團體,打擊惡勢力,一直默默的從事社會運動,並持續奉獻個人與團體的心力。 「這才是真正『社會運動』的代表與奉行者」,總統強調,今天我們政府所要鼓勵與表揚的對象,就是這些人與團體。總統並指出,「和風獎」的得主都是為重振社會善良風氣的工作者,尤其值得國人的肯定與獎勵。 總統在談話中也以他本身成長的心路歷程來闡釋他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期許與重視。總統說在年少時,家中原是小地主,每逢年節總會看到許多佃農,提著自己飼養的雞、鴨等禮品來送給地主,為的就是希望地主能繼續給他有一個種田的機會,以維持他們生計。 總統說,每當他看到佃農對地主的卑微態度,內心就有一股很深的感受;並認為,社會的公平與正義,都需要重振與展現。
创刊号】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2017-06-27 刘守英 村庄与城市 大量农村人口离开故土,促成了乡村形态变化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它将使中国摆脱传统农业模式,构筑出全然不同的发展环境。 https://mp.weixin.qq.com/s/9dhMQafIy2Ro9vEBQo1TZA 关于中国乡村未来发展道路的争论,现在越来越陷入跟农民关系不大的左右之争中,而且开出的药方也易偏向保守和激进两个极端。可以理解的是,中国农村正面临几千年来未曾经历过的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冲击,对这一冲击的影响和带来的路径,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看清。 但可以肯定,如果无视乡村和农业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这场规律性变迁,仍然以既定思维和认知,以不变应万变,则一定会产生问题。 目前,对乡村问题的认识,往往隐含着两个概念化倾向和既定思维:一是对乡村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乡土中国”,即:以土地为生、以村为居、差序格局,以及人们一直熟悉的社会和礼治秩序;二是在农村政策上尽管做出了很大调整,但还是基于“以农为本”,即: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业是农民就业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的粮食供应靠自给和小农提供。 当下面临的挑战是,经过30多年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中国已经由“乡土中国”转型为“城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