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品牌本土化政策適得其反 FT

2014/05/06 wwchu 中國產業

中國政府要求每一家跨國汽車集團在華合資企業都針對中國推出本土化的品牌,然而這一政策不但傷害了中國國產汽車製造商,也令跨國汽車集團十分為難。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6070

2014-5-5  英國《金融時報》 米強 北京報道

即使最狂熱的車迷,也很難辨認出幾大汽車企業在華生產的部分車型。

華晨寶馬(BMW Brilliance)的之諾(Zinoro)、上汽通用五菱(SGMW)的寶駿(Baojun)以及東風日產(Dongfeng Nissan)的啟辰(Venucia)都屬於中國政府要求這些合資企業生產的車型。只有推出這些車型,中國政府才會批準它們擴大在華產能。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

上汽通用五菱是通用汽車(GM)與上汽集團(SAIC Motor)以及柳州五菱汽車(Wuling Motors)建立的合資企業,為支持政府以上指示,該公司開發了廣受歡迎的寶駿(Baojun)轎車及微型轎車。2013年,該公司賣出了逾10萬輛寶駿,銷量增長近20%。

寶駿的價格只有5萬元人民幣(合8000美元)到7萬元人民幣,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處境艱難的中國國產汽車製造商為代價的。也就是說,在這一政策的影響下,至少出現了一個始料未及的結果。

在4月份與北京車展一同召開的一次研討會上,長安汽車(Chang’an Auto)副總裁劉波表示:“在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由中外合資企業最早引入的車型價格與中國國產品牌的價格差不多。他們將全球研發資源集中於中國市場的能力為我們帶來了很大壓力。”

今年3月,中國國產品牌轎車的銷售量同比下跌了12%,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的市場領導地位也被以大眾(VW)為首的德國競爭對手所取代。麥格理證券(Macquarie Securities)駐香港的行業研究團隊主管詹尼特•路易斯表示:“品牌本土化政策確實非常愚蠢,該政策所產生的效果只有一個,這就是蠶食國產品牌。”

寶駿及其他合資企業的本土化品牌,如日產(Nissan)和東風汽車(Dongfeng Motors)的啟辰,對中國汽車企業造成的打擊,能夠解釋中國政府的舉措——中國政府似乎對那些只在最低限度上實現品牌本土化跨國公司並未施加太多壓力。

寶馬(BMW)與華晨汽車(Brilliance Auto)建立的合資企業將寶馬的X1車型“重新貼牌”,並針對中國十分疲軟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該款車型做了電氣化處理——這樣就能避免該款車型與旗下銷售狀況更好的常規車型相混淆。而與此同時,福特(Ford)則尚未披露他們將在中國市場推出的本土車型。

寶馬大中華區主管卡斯滕•安格(Karsten Engel)在北京車展上表示:“之諾是我們在華合資公司旗下的品牌。該款車型只在中國出售。該車型略微借鑒了寶馬X1型的設計。”

寶馬選擇不在車展上展示之諾車型。與此相反,該公司在車展上高調展示了豪華型i3電動汽車。汽車業咨詢公司Synergistics創始人羅威(Bill Russo)表示:“在中國,人們可能會對寶馬的i3車型產生興趣。之諾卻沒有這種品牌光環。即便之諾實際上就是X1,(客戶)還是希望能夠直接以X1來稱呼它。”

對於福特來說,中國政府提出的品牌本土化的要求尤其具有挑戰性,因為這一政策與該公司即將離任的首席執行官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提出的“一個福特”戰略背道而馳。在“一個福特”戰略的影響下,福特公司曾放棄了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和沃爾沃轎車(Volvo Cars)等品牌,以便將精力集中於數量更少的產品組合。

穆拉利表示:“我們努力在諸多事情上保持世界一流水準。”此外,穆拉利還補充說,該戰略符合公司同名創始人福特的願景。他說:“亨利(Henry Ford)希望在每一個他開展業務的國家中都成為其經濟發展構架中的一份子,不過他沒想到福特在每個國家都會有一個不同版本的‘福特’。”

福特大中華區負責人羅力強(John Lawler)堅稱,盡管福特還未推出本土化的品牌,福特公司並未違反中國政府的政策規定。

羅力強表示:“我們正在滿足政府提出的所有要求,但是目前對於與本土品牌或相關任何事務有關的信息,我們確實沒有什麽可披露的。”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