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光: 新技术正架空“国家”, 我们却在留恋过时理论? | 文化纵横
王绍光 文化纵横 2019-12-29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M2NDcwMg==&mid=2664302961&idx=1&sn=2f2630bf58924fc454fd047371dbfea8&chksm=8b54e380bc236a9664af2f9287c6b3a6ac9016ad0f7a36299fa4c72cbf82b3f5f977b5f0ef5e&mpshare=1&scene=1&srcid=072768vY6veJX1RIjvxg87jZ&sharer_sharetime=1610790647007&sharer_shareid=f14234539e09a08e77a9206f4cc494e3&exportkey=Ag4C42ip12crMHvzc%2By5MmE%3D&pass_ticket=U%2FzlIZhdw74xrECovuQZB0QkVRIEZyNGT2Q%2BYvTpeXWSz6hrQ%2Bj26KgkXL%2F86SFU&wx_header=0#rd
【导读】“国家学说”构成现代政治学的基石。自国家诞生之日起,国家的阶级性质、组织方式、运行模式不断演变,但支撑国家学说的四大基本要素——暴力、战争、疆域、权力——却从未改变。这种理论底色的一致性超越了时空概念,使人们能够借助历史经验,透析国家兴衰的规律。然而,时下新技术革命的崛起,却使现有国家学说及其所支撑的现代政治学迎来“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新技术革命而扩散开来的数字化、虚拟化、去边界化,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国家对暴力的独占,扩大了战争参与者范围,模糊了边界概念,稀释了政府权力。这一切意味着国家学说将在根本上被改写,也意味着现代政治学的理论结构可能会发生颠覆性变革。文章原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