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期 | 王东宾:农业领域的“新圈地运动”
原创 王东宾 实验主义治理 2020/12/25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E0MjQ1Nw==&mid=2650324106&idx=1&sn=496973a197c678e670b9ac1e0ff88c6d&chksm=beb61bdc89c192ca8aa45d3460d0719ab65764ea48ce46a4fb3497a6ce17c6762d655d3592dc&mpshare=1&scene=1&srcid=12257iDHcNRKQER2WzZkbAP7&sharer_sharetime=1608873714282&sharer_shareid=f14234539e09a08e77a9206f4cc494e3&exportkey=AjYRDF6u2PvBD5pQj9CJIg0%3D&pass_ticket=ytYvpccbFPjJXrQaUtSFODYf1fN5pIt3GhJAwxEMh%2BVZULvnB%2BgCcQcsGZEGTT2r&wx_header=0#rd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位列其中,指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种子被认为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世界范围内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进程中,种子始终是一道“卡脖子”难题。并且在种子基因知识产权化的制度逻辑和市场化的经济逻辑下,发展中国家愈来愈被动卷入农业领域的“新圈地运动”。本期公号特此刊发王东宾博士2014年的《农业领域的“新圈地运动”》,文章从开源角度来理解种子的产权逻辑与演变及其对发展中国家农民的深远影响,并提出以开源路线从“新圈地运动”中突围的初步思考。希望本文能对思考关于种业种源“卡脖子”问题有所启发,并进一步理解开源技术路线突破包括种子在内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政治经济学内涵。
《文章来源:王东宾.农业领域的“新圈地运动”[J].南风窗,2014(1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