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棉花帝国》树立了全球史研究的标杆

2020/08/20 wwchu 反思經濟學

王希 歴史之島 2020/8/17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中文版序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czODU0NA==&mid=2247492261&idx=1&sn=80816db98e7e65459fb5f723ba900773&chksm=e808cf3adf7f462ccc4bb14702389f6a7d5c6c855f9ecbfd8d1b97182fa3a3c96d896dc63b5e&mpshare=1&scene=1&srcid=0818rcWs5jZw2SOxJZlVAyJ2&sharer_sharetime=1597751771167&sharer_shareid=f14234539e09a08e77a9206f4cc494e3&exportkey=AnGWCb7Vh2boiOXz1QethTI%3D&pass_ticket=biwG6LwSvgJXaTFGaFriJDGN%2Bw2481KTlluFB7165ogZ7yeP%2BWBa34oBKG5YON9A&wx_header=0#rd

对“资本主义”概念的改造是本书方法论上的另一个亮点,也是贝克特对资本主义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原创性贡献。经典马克思主义十分看重“工业资本主义”(industrial  capitalism),以至于人们也时常将之认为是资本主义历史的唯一或全部内容。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介绍了两个新的概念:“战争资本主义”(war  capitalism)和“全球资本主 义”(global capitalism),分别用来描述 18 到 19 世纪“工业资本主义” 前后的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具体说,“战争资本主义”指从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后到 18 世纪后期棉纺技术革命开始之前这一时段的资本主义, “全球资本主义”则用来描述 19 世纪后期欧洲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非西方国家的侵入到 20 世纪中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这一时段的资本主义。这样的处理意义何在?一些熟悉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资本主 义论述的读者可能会认为贝克特的两个新概念分别与马克思讲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列宁的“帝国主义阶段”相重合,新瓶装旧酒,并无特别的新意。我不这样认为。我更愿意认为这是贝克特对资本主义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论上的改造。当然,将战争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和 全球资本主义排列在一起,构成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与三种不同形式的“棉花帝国”相呼应,为《棉花帝国》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叙事逻辑。我认为,贝克特的用意远不止于如此。他的更深用意在于展示,资本主义的历史要比我们理解的更长,也更复杂,而且资本主义的历史远未结束。通过新概念的使用,我们看到不同阶段的资本主义共同分享一些本质性的特征——包括暴力的使用、对外部领土资源的占有、对不同空间的劳动力队伍的重组、跨国网络的建设以及资本势力与“国家”的结盟等。这些特征并不是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才出现的,而是起源于战争资本主义时代,并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和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继续得以使用,只是方式不同而已。贝克特的新概念还扩大了资本主义历史的参与者队伍,不同阶段的资本主义的受益者和受害者都纳入到叙事中,一 方面展示为先前那种“看似更为高尚、更为纯净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所排斥的内容,[5] 另一方面也展示棉花帝国的历史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种形式的和在各种层次上的冲突与斗争。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