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何防疫強薪資卻停滯? 中研院學者認為是這原因

2020/03/18 wwchu 台灣經濟/政策評論

2020-03-18 01:57 聯合報 /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新冠肺炎防疫成果讓台灣贏得國際讚賞,但相較於防疫的效率,台灣人薪資停滯不前的現狀令人深思。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瞿宛文,在新書「台灣的不成功轉型:民主化與經濟發展」中指出,民主轉型一直被認為是台灣社會巨大的成就,卻也可能是造成台灣經濟困局的關鍵原因。

近年來台灣經濟困局的各個層面,包括投資不振、資金過剩、升級滯後、薪資停滯,以及兩岸政治經濟的難局等。瞿宛文分析,這些困境主要源於發展策略錯誤及政策缺失,而政策的失誤又跟民主轉型密切相關。

瞿宛文指出,台灣有一長期困境—「共識難以形成」;加上選舉週期短暫,經濟政策短期化、口號化、媚俗化,導致早年以長期整體經濟發展為主導的體制共識逐漸被削弱。

瞿宛文分析,台灣戰後初期成長所依賴的發展型國家模式包括:執政者堅定支持經濟發展,經建官僚具能力與自主性,以整體發展為優先目標等。但在民主轉型的過程中,此一發展模式未能成功轉型。

轉型未能成功的問題包括: 政策目標未能成功折衝發展與其他考量;政策趨向短期民粹化,缺乏追求整體發展的共識;主導思潮改尊新自由主義、否定發展為先等。此外,強調打造台灣新國族卻與經濟現實相背離,導致缺乏前瞻性發展策略與願景。

若將南韓民主轉型的經驗與台灣比較,瞿宛文認為,南韓民主化過程遠較台灣激烈,然而各黨派在國家認同上並無不同,歷任總統皆持續施行前後一貫的產業政策,其產業升級、經濟成長方面的成績,清楚優於台灣。此外,南韓社會左翼較能發揮制衡作用,帶來反省與再生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台灣卻因認同的分裂而缺乏發展共識,難以進行協調往前進步。

瞿宛文認為,台灣經濟如今是在「高速透支以往奠立的基礎」,需要一種「超越」而非「否定」以往傳統經濟發展的發展觀,且需尋回「失去的左眼」—即社會中穩定的左翼制衡監督力量,社會才能平衡發展。而兩岸關係也是不可迴避的關鍵挑戰。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