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泰:中国学者不能只研究方法和工具
原创 2016-11-15 金鹏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上个世纪出国留学的经济学家,由于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障碍,很多人最后选择了研究计量和数量方法,而且也都做得非常成功,比如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教授,斯坦福大学刘遵义、洪翰教授,康奈尔大学洪永淼教授等。但中国是个大国,中国学者不可能总研究方法,而不关心中国的现象和问题。如果你发现很多人在研究中国经济,而中国学者自己没有去做,这样的选择就太奇怪了。
中国现在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所以很多很好的学术杂志经常会看到中国经济的文章。但对一个经济体的研究主流化以后,就会有一大批学者只关注方法,不再关注该经济体特有的现象和问题。所以很多文章表面上看似在研究中国经济,但实际上是用中国数据检验方法。这类研究有一个缺点,就是他们很重视数据和方法,但是对具体的问题不感兴趣,所以对特定问题的看法不够深入。
典型的案例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大学都有排名非常靠前的经济系,很多教授在研究美国经济、英国经济,很少有人去研究东南亚经济。当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这两个高校的学者对亚洲金融危机一点声音都没有。激励制度决定了他们不研究地方性经济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社会的失败。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鼓励会员研究中国自己的经济问题,方法可以是西方的,但研究的内容一定是中国的,这是最重要的。通常来说,一个问题有很多侧面,研究中国经济就不能只满足于用数据检验理论和方法,中国学者要用最好的方法分析中国经济,并试着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