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影响企业运作的中国油企换帅 FT

2015/05/12 wwchu 中國經改─企業

英国《金融时报》 韩碧如 北京报道 2015-05-06
本文的网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1892

头一天他们还在位子上,第二天他们就卸任了。周一中国宣布,三大国有石油企业中两家的领导者到龄退休,第三家的领导者轮换岗位。这就好像是中共主持下的一场“抢座位”游戏。

中石化(Sinopec)、中石油(CNPC)和中海油(Cnooc)同日换帅提醒了西方投资者,中国许多大企业都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很难依据管理者个人的能力来预测这些集团的发展前途。

过去10年来,在中国的银行、保险和电信行业,国有企业领导人突然调职的情况时有发生,已经很少有人感到惊讶。

“这让人不禁要问,这样被频繁更替的人是否真的重要?”位于香港的亚洲公司治理协会(Asian Corporate Governance Association)中国及香港研究总监郑孟扬(Michael Cheng)说,“全球或者西方重视高级管理层的情况在中国并不存在。”

一位不愿具名的石油业分析师表示,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的高层人事变动“对这三大石油巨头的经营管理和政策制定基本上不会有影响”。

周一下午,中石化宣布其董事长兼党组书记傅成玉退休,王玉普即时接任。王玉普目前是为政策制定提供建议的国家机构中国工程院(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的副院长。

几小时后,中石油也宣布董事长兼党组书记周吉平退休,由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接任。中海油副董事长杨华则接替王宜林的职位。

1982年成立的中海油采用与外资石油企业合作的方式运营中国的海上油田,比起中石化和中石油,其企业文化更加西方化。

但厦门大学的能源专家林伯强提醒外界,不应据此认为北京方面有意通过换帅,将中海油更加公司化的特质注入另外两家油企。林伯强是中石油上市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的董事会成员。

“较晚成立的公司能具备更多的企业特质,因为它们没有历史包袱,”林伯强表示,“公司文化源于历史,而非源于人。个人无法改变它。”

去年,以为承包商在比较西方企业较为平等的文化与中石油复杂的官僚主义时,曾把后者内部的一个个小集团比喻为“一串葡萄”。王宜林和王玉普都是从如今归属于中石油的油田起步的,王宜林先在新疆的战略性油田工作,后来调往中海油,而王玉普的大部分职业生涯则是在中国旗舰油田、靠近西伯利亚的大庆油田度过的。“所以这将是一次平稳的过渡,”中国石油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企业管理系副教授殷建平表示。

在中国,管理层变更通常不会导致企业合并,但是周一的人事变动再次引发了有关两大油企合并的讨论。

汽车等其他行业已经有国企合并的说法,但中石化和中石油上月否认了合并传言。

对国企管理层进行改组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防止个人培植起根深蒂固的关系网,中共相信这会导致腐败。出于同样的原因,省级领导及监管官员也会定期轮换岗位。比如周永康就建立起了一个典型的关系网,他出身于渔农家庭,在石油行业不断晋升直至执掌中石油,后来任中央政法委书记,权力就更大了。他花费数十年时间与中石油和中石化高管建立关系,这两家企业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从石油工业部独立出来的。

在中国历时两年的反腐运动中,周永康落马还伴随着国有能源公司数十名高管被捕,同时还牵涉到民营企业高管。中石油两名前董事长被捕。上个月中石化二把手被调查。

当创始人消失在反腐调查的大网中,中国民营企业往往也会走向衰败,因为企业的活力和关系也就此消失了。

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的制度构架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管理者个人。

“当一名高管因腐败调查而丢掉工作时,国有企业不会受到丝毫影响,”郑孟扬说,“一切照常进行。”

郭晨(Owen Guo)补充报道

译者/何黎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