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經悖論 FT
2015/1/29,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0351?full=y
北京大學教育財政研究所教授 劉明興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陶然
中國的經濟改革一直糾結於穩增長和去杠桿、調結構,那麽當前宏觀調控的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為何經濟的杠桿率不斷增加,而需要推動的結構調整卻進展甚微?本文希望從當前中國政治經濟結構的內在矛盾來對做出解釋,並提出本輪要有效去杠桿和調結構所需滿足的一系列政治條件。
“不刺激、去杠桿、調結構”的理念與現實
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理念曾經被總結為“不刺激、去杠桿、調結構”,希望通過與“去杠桿”相配合的“調結構”的“活亂循環”。
但現實的情況,卻是一旦經濟開始出現了下行苗頭,央行就會在各方的壓力之下選擇一次次放水,各部委也開始加速項目審批。多次“微刺激”累積成“中刺激”、“大刺激”,“去杠桿”反而變成了“加杠桿”,“調結構”所需的關鍵領域改革卻難以實現有效的突破。
可以不誇張地說,從過去兩年中國的宏觀政策與改革實際進展來看,既有體制運行的邏輯要遠遠壓過正確施政理念的邏輯,而原有利益格局的慣性更是遠遠強於政府去杠桿、調結構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