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現場60-客 戶

2014/08/01 wwchu 台灣經濟/政策評論

2014年07月30日 04:09中國時報
上周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自出馬,針對銀行不借錢給中小企業一事,在媒體面前狠狠批了銀行一頓,我看了深有感觸…。
因為台商回台灣也一樣借不到錢,由於「大陸曝險部位」限制,台灣的銀行只要聽到錢進大陸,十之八九都不敢放款,事實上,設立「大陸曝險部位」是必要的風險管控措施,問題不出在「大陸曝險部位」,問題出在這個部位的組成結構。

就拿「套利」這件事來說好了,大企業利用兩岸利差,先向台灣的銀行貸款低成本資金,轉手拿到大陸套利,早已是公開秘密,這種理財行為不能說有錯,但套利資金不僅吃掉「大陸曝險部位」額度,也加速排擠台商原本就取得不易的資金。

又例如有沒有擔保品,對目前的「大陸曝險部位」也沒任何差別,6月1日起大陸境內資產已被允許設定抵押給境外銀行,如果大陸台商可以拿著大陸境內資產,或海外其他資產抵押給台灣的銀行,由於有充足的擔保品在手上,台灣的銀行風險是不是降低許多?具有十足擔保品的借款,是不是非得算進「大陸曝險部位」中?

另外,台灣銀行業常把在台灣取得的人民幣資金,透過同業存款回存大陸銀行,這也占了「大陸曝險部位」相當額度,假使台灣的銀行都把人民幣資金存在「工、農、中、建」這種中央四大行庫等級的銀行,如果連這種國家級銀行都會出事,那大陸大概也找不到安全的銀行了,所以依大陸銀行等級或規模,來決定台資銀行的人民幣存款要不要納入「大陸曝險部位」,是不是會更合理些?

台商不只把台灣的資金拿進大陸投資,其實也匯回台灣買了很多產品,以去年為例,在大陸向台灣採購的1200億美元中,大陸台商最起碼占了一半以上,而這600億美元的採購金額,遠超過美國的326億美元、日本的192億美元、德國的56億美元,如果把台灣當成是一家公司,那美國、日本、德國這些客戶加起來,還不及大陸台商這個第一大客戶的貢獻。

「數字會說話」,大陸台商的未來就算不是台灣全部的未來,也會是台灣「部份」的未來,因為大陸台商是台灣的第一大客戶,進一步優化「大陸曝險部位」組成結構,在資金上多幫助大陸台商,多幫這個台灣最大的客戶,也是在幫台灣自己。

(本文作者劉芳榮為富蘭德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長年旅居上海,從事投資銀行業務)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