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現場56-以前 中時

2014/05/23 wwchu 中國經改模式

中國時報 2014年05月21日

上周去貴陽幫台商會長的聚會站台,雖然當天講的是上市相關資金議題,但私底下,會長們最想聽的並不是資金,而是現在台商在大陸最該擔心什麼?

我的答案很簡單──「法治」。

 「以前」在大陸哪聽過什麼環評?但現在環保部門卻是最強勢的單位;「以前」也沒聽過要繳什麼五險一金?但現在不只要繳,有些地方甚至要求補足過去沒繳的金額;「以前」哪有台商繳企業所得稅?都是把利潤留在境外,讓大陸工廠沒賺錢,自然就不用繳稅,但台商現在動不動就被查稅,如果加上滯納金,等於連本帶利一次還給稅務局。

事實的真相是,台商過去在大陸的利潤,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法治」環境未成熟,加上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執法過程有意無意地放水,讓台商矇住自己的眼睛,看不見在大陸投資真正的成本結構,誤以為內帳上的數字就是真正的獲利,忘了數字不見得會說實話,其實過去台商在大陸的成本,少加了很多由於大陸法治不到位所形成的隱性成本。

問題是「法治」不好嗎?我們不是一天到晚在抱怨,說大陸沒有「法治」嗎?那怎麼會大陸推動「法治」後,我們又不高興?

當然,如果只從提高環保標準,或是要求納稅和支付五險一金,那大陸推動「法治」的確會增加台商成本;但換個角度來看「法治」,有個台商以前老想做大陸煙廠生意,但怎麼投標就是輪不到他,原因很簡單,套句大陸前陣子最熱門的「你懂的…」,台商怎麼可能搞得「懂」大陸煙廠的「遊戲規則」,但自從習近平推行「八項規定」後,這台商今年居然在公開投標制度下,連續拿下好幾家煙廠的採購合約,如果我們是這台商,大陸推動「法治」是好?還是不好?

不管我們「以前」對大陸是怎樣的印象,大陸推動「法治」是個擺在眼前的事實,我們不要只從稅,只從五險一金等角度狹隘地看待大陸的法治化,我們可以用更大的格局,從市場面,從有利於台商賺錢的角度,去解讀大陸「法治」的影響,一件事往往是你怎麼看,就會怎麼想;怎麼想,就會怎麼做;怎麼做,最後自然就有不同的結果。

少談「以前」,多面對大陸「法治」既是挑戰也是機會的事實。

(本文作者劉芳榮為富蘭德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長年旅居上海,從事投資銀行業務)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