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的滄桑與哀愁 中時

2014/05/13 wwchu 台灣經濟/政策評論

2014年05月13日 04:10中國時報徐武軍

政府今年8月召開全國能源會議,本文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在能源會議中討論「中油」和「台電」的定位。本文另一目的是:時值5月,是立法院討論國營事業下年度預算的時候,我希望立法院諸公、婆們,能先看一下本文再決定他們質詢的態度和內容。
台灣工業發展的過程,是逆向的垂直整合,即是從紡織到成衣再發展到人纖。完整的人纖工業包含有基本原料的供應、從基本原料合成聚合物的單體,以及將單體聚合及抽絲合為人纖等3階段。當年的發展策略是由中油負責上游原料供應,且不能「與民爭利」,即是賺錢的事由民間做,不賺錢或賠錢的事由中油扛。中油提供給中、下游的原料,以乙烯為最大宗。乙烯的原料有兩類:一類是取自天然氣的乙、丙、丁烷,另一是由石油提煉而得的輕油:以輕油為原料來生產乙烯,其成本遠高於以天然氣為原料來生產的乙烯。為了幫助中、下游的業者有市場競爭力,多年以來,中油是以美國(多以天然氣為原料)的乙烯價,加歐洲(和台灣相同以輕油為原料)的乙烯價除以2,來做為供應價格。即是,多年以來,中油是以貼補的方式來扶助台灣的石化(在設立第六輕油裂解工廠後能生產自需的乙烯的台塑例外)產業,其差額是用汽、柴油的售價來補足。這個差額有多少?假設石油的價格是每桶110美元,以輕油為原料的乙烯的直接生產成本不少於每噸1,780美元,中油的乙烯售價是多少?

 今日台灣產業結構已和40年前不同,中油的定位是否要修正?同時,做一個比較全面清理吧!中油需要向民營公司買蒸氣?30、40年了,還人情也該還夠了。

以上是「中油」需要重新定位的原因之一。同時要指出,如果國光石化(七輕)能夠成立,中油即無須單獨負擔上游產業的虧損,前列問題可以解決大半。而且,國光石化的基地有擴大到容納中油自高雄遷廠的可能,所以比較能全面性的解決大高雄地區的土地利用和環境汙染等問題。歷史遲早會對「環保人士」和執政者做出公論。

在體制上,中油隸屬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在實質上,中油的老闆是執政者。1951年成立青年反共救國團,由於是時中油是高雄地區相對資源比較多的事業單位。連續多年,救國團高雄市的團主任,都是由中油高雄廠的廠長兼任。蔣孝文先生在離任台電桃園經理時,預定的下一個職務是以中油為主要投資人、新設立的中石化公司的副總經理。同時,自遷台以來,中油的董事長都是中國國民黨財務委員會的委員。

到了1980年代,具有美國博士學歷的宦門之後在政壇抬頭。擔任經濟部長的陳履安先生曾做了兩件事情:一是用回饋的方式處理林園汙染事件,開始在環保爭議中加入「回饋」的因子;另一是責令中油和台電設立以十億計的「敦親睦鄰」基金,迫使中油和台電要和地方上的不同人物打交道,打開了地方人士介入中油和台電的大門。

1990年代,「本土」人士登場。李登輝先生任用因操守受到質疑而不能續任台中市長的張子源先生為中油的董事長。我強烈建議中油將張子源先生就任董事長的日子定為中油的「恥日」。2000年民進黨執政,呂秀蓮女士藉由中油向印尼購買天然氣的時機,要到雅加達觀光。是以在政治人物的心目中,中油的購買力相當於個人的政治資產;油氣的購價不是重點,台灣政治人物要的是中介人的政治影響力。

中油和台電和政治人物之間的關係必須要清楚的釐清,這是討論台灣能源議題時不能迴避的問題。

和台電相同,中油是有人才的;張光世先生和李達海先生曾任經濟部長;於今年1月20日謝世的董世芬老師是台灣石化界的首席權威。擔任台塑石化董事長和總經理的陳寶郎和曹明先生均出身中油。我無意說今日中油是一個管理完善的公司,我要說的是:在逮到機會時即追求個人利益、而全無視於國家人民存在的是眾多惡公婆的欺壓下,中油這個小媳婦是可憐的受害者。

今日台灣呈現出來的問題,均是多年不同因素糾結的後果,必須從根源上去改善。困於枝節的表象問題,只是浪費人、財、物力,徒增紛擾,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請政府從根源開始,作全面的、真誠的檢討。(作者為退休大學教授)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