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
回顾消失的四个国产汽车自主品牌:云雀华利奥克斯与波导
2015/1/20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2015_01_20_306893_s.shtml “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还记得这句上世纪80年代末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广告语吗?那个时候,市面上到处可见华利出租车的身影,时人称之为天津大发。鼎盛时期,华利汽车是各大城市出租车市场的不二选择。据统计,天汽累计生产了近50万辆华利,其中90%都是供给全国各地的出租行业使用。这也曾经是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骄傲。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在经历了市场的残酷考验后,有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已经败下阵来,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中就包括曾经风靡一时的华利。下面就带大家回顾已经消失的四个国产汽车自主品牌,它们分别是云雀、华利、奥克斯、波导。 在这四个已经消失的自主品牌中,云雀和华利起步较早且发展模式类似,都是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先从国外引进成熟的车型技术,然后逐渐消化并形成自身的竞争力,但在后续的发展中,云雀和华利都没能延续优势,很快就被市场淘汰了。而奥克斯和波导则都是外行造车,并且为了一张“准生证”而苦苦挣扎,前者急流勇退,后者屡败屡战,最终都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黄奇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有何风险?
http://www.guancha.cn/HuangQiFan/2015_01_21_306970.shtml 中国经济的风险何在? 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主要是金融风险、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风险等。 经济生活中,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产能过剩的风险,我恰恰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风险。本质上讲,市场经济通过充分竞争才能有效益,这就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但产能过剩也有个度的问题。 比方说,一个企业研究开发出一个新产品,这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市场。先做的人一马当先,独占鳌头,获得效益最大化,这就是创新驱动的魅力所在。旁边人看到先行者效益很高,群起而上都模仿,之后逐渐会达到供求平衡。供求平衡了还要竞争,就会有个后来者居上的概念。后来者本事比你大,人才结构比你好,资本更密集,就会把老企业淘汰出局。这时候,市场就会产生过剩。 产能过剩有个经济学逻辑:如果行业过剩10%—20%的时候会产生优胜劣汰,属于良性竞争;一旦过剩超过20%,比如全行业过剩30%、40%甚至50%,几乎所有企业,都会泥沙俱下,大家通通赔本,形成行业性亏损。现在中国差不多十来个行业,钢铁、电解铝、玻璃、有色金属、水泥等等都是如此。比如钢铁行业,市场每年需求6亿吨,产能却达到10亿吨,严重过剩,行业平均利润率在3%以下,企业普遍亏损。更严重的是,实体经济产能过剩还会连累金融业,造成银行坏账,增加诱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风险。
中國南車、北車宣佈合並 FT
英國《金融時報》 米強 北京報道 2014-12-31 中國最大的兩家機車製造商即將合並成為全球巨頭,這是北京方面戰略的一部分,目的是更有效地與加拿大、歐洲和日本的同行對手競爭。 根據彭博社(Bloomberg)的數據,國有企業中國南車(CSR Corp)和中國北車(China CNR)已經位列全球最大的軌道車輛製造商,年銷售額分別都達到160億美元,總市值達到260億美元。10年前,南車和北車由同一家國有母公司分拆而出,試圖以此在國內促進競爭。
中國僵屍工廠裝點虛假繁榮 FT
2014-12-29,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9883 英國《金融時報》 吉密歐 北京報道 山西最大民營鋼廠掙扎多年後終於獲準破產,地方經濟繁榮假象被打破。政府不希望破產,一旦企業破產,失業率會攀升稅收會消失,而該破未破的企業,在中國為數不少.
中國南車、北車合並將重塑行業格局 FT
英國《金融時報》 米強 北京報道 2014-12-25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9835 中國兩家最大的鐵路設備製造商從10月底開始就頻傳捷報。 中國北車(CNR)贏得了一份向波士頓交通系統供應280多輛地鐵車輛的合同,這是中國軌道車輛製造企業首次在美國成功中標。不久後,一個包括中國北車的主要國內競爭對手中國南車(CSR)的財團獲得了墨西哥政府授予的、中國首個海外高鐵項目合同。 但是,墨西哥的高鐵合同在11月初即被取消。而在中國北車和中國南車在中國政府主導下的可能合並之前,兩家公司的股票雙雙停牌。這一合並將重塑全球鐵路行業格局。兩公司已位居世界最大的軌道車輛製造商前列,每家年銷售額都約在160億美元。 當年為了促進國內軌道行業競爭,中國北車和中國南車從同一家國有母公司分拆成立。10年後,中國政府現在認為這一戰略成功得過了頭,因此想重新合並兩家公司,防止他們在競標海外項目時相互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