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
一则谣言引发的狂想:万亿造芯,只会毁灭行业!
制造界 2020/10/7 以下文章来源于科工力量 ,作者余鹏鲲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MjE3MjQ4Mw==&mid=2649905864&idx=1&sn=515a463d2737d126cc21c51dfd05a816&chksm=8f4cd164b83b58725027b57db9cc8802bfcd275c75be0b65322e8d5fb71754f02bc5f925d7ab&mpshare=1&scene=1&srcid=1008dmg93cvStDyhXsxEvK2g&sharer_sharetime=1602111503768&sharer_shareid=f14234539e09a08e77a9206f4cc494e3&exportkey=ApNAOqV8slD3BCdtukdRrMc%3D&pass_ticket=C%2BuljmS0%2BdY3nlghHw%2B22I%2F5UsenoLC4h%2B1W0xn9j%2Fr%2BIVgz4tLVh4PlgzMG%2BhVy&wx_header=0#rd 近期一则关于半导体投资的谣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甚至流出到了外网。内容是中国将在2025年前投资9.5万亿进入半导体行业,同时2020年前8个月已经有上万家企业转产半导体。 这个谣言的回声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既有人觉得万家企业转产加上财政大力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指日可待,但批评的人更多。毕竟半导体行业科技含量高、回报周期长、风险大,再加上目前的财政补贴和监督机制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几万亿热钱涌进去会发生什么,结局是不难猜想的。 但谣言毕竟是谣言,现实中既没有什么9万亿投资,也没有万家企业转型。
Nvidia、ARM两大芯片巨头欲合并,对中国科技界的影响超乎想象 | 杨镭硅谷观察
原创 凤凰网科技频道 iFeng科技 2020/9/14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AxMjU2MA==&mid=2649647872&idx=1&sn=01baaf7e0dab760a6ee7dbeaca90a6ef&chksm=becbf8ff89bc71e938b2fae4fbff7040a3c7545806a431651a8480fc317163bc458580ec73a5&mpshare=1&scene=1&srcid=0914Xk0i1F5HBoah1o14fkC4&sharer_sharetime=1600224030506&sharer_shareid=f14234539e09a08e77a9206f4cc494e3&exportkey=AtEtZV%2F9SkEBNC2%2BqQnM1Ls%3D&pass_ticket=hl85Dbopp7WSJm31w3rwKTXa3TIgd3OyZEl1Yh7hq1%2BizUzMryDhhg8O9r53Zg4U&wx_header=0#rd
延伸阅读 | 路风:中国工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技术突破?——《新火》自序(节选)
路风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2020-6月9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DQ0MDUwNg==&mid=2247498792&idx=2&sn=d521a48fd70d6db97af5876b78e52f10&chksm=e8f4ee7ddf83676be1e227df6bc6d6568ccfa27f85d99166f3d5825ff0f0a4a90c1c9d4cfab9&scene=21#wechat_redirect 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存在着关于“自主创新”与“引进”两条发展道路的争论,引进派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自主创新”与“关起门来自己搞”的保守政策等同起来,从而否认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下自主研发技术的必要性。路风老师强烈批评引进派观点在逻辑上的谬误,并在《新火》一书中以深入、细致的经验研究试图证明:一、“自主创新”并非“闭关自守”,创新来自于广泛的交流、学习与借鉴;二、自主创新依托于强大的技术储备和自主研发能力。缺乏对新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换言之,即不能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创新只是一句空谈。中国发展的实际经验同样证明,诸如核电、高铁、数控机床等工业的发展,无一不是靠自主研发,而非技术引进。本文节选自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路风教授为新书《新火》所作的序言。
中国煤矿安全治理:被忽视的成功经验
原创 聂辉华 聂辉华教授 2020/8/24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TAzNDE4NA==&mid=2650985849&idx=1&sn=c8af9c0a5bd29a04db3278a41c1c7ffd&chksm=807c475eb70bce487872f03a4a0482d28922fca0acfb0f0b7397589e21257f2976baa62b9ab5&mpshare=1&scene=1&srcid=0824U1HZxDB39w5ZGHG3T1BU&sharer_sharetime=1598268750016&sharer_shareid=f14234539e09a08e77a9206f4cc494e3&exportkey=AgUAKPNQBlyKBVjLrZjupB8%3D&pass_ticket=n4FLWR17O2jg2pSsUGtMDIjpcNnfSB6vrR3ndSqQ9OXAeyoeI3Kd8vlg5C5buAtz&wx_header=0#rd 【按】中国是矿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学者们开始高度关注中国矿难的研究,为此我们深感欣慰,希望不要浪费任何一次灾难。这篇文章的主要贡献,是梳理了1949年以来中国煤矿监管体制的变迁,以及1949-2018年的矿难死亡人数和产量数据。请放心引用!在9月份,我们即将发表另一篇关于矿难治理的文章,敬请关注。——聂辉华 2020年8月24日
杨治:论产业政策
原创 杨治 人大政治经济学论坛 2020/8/6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TYwMDgzNQ==&mid=2247484916&idx=2&sn=dd23606d7d5d8bbc8c0d9dd0d621ce26&chksm=e8417ed8df36f7cecea8dab095252d281d40a4572b85be6baa532179dcc500800cb59be828f7&mpshare=1&scene=1&srcid=0806UkmR67m6mRi4sw98xPWR&sharer_sharetime=1596676511522&sharer_shareid=f14234539e09a08e77a9206f4cc494e3&exportkey=AgHE1%2Bx%2Bx6k2z54z6rIsbxI%3D&pass_ticket=ibiqXgzjouoDotPBQkyj1IBdNOje%2BHi9qtzpzaf6HSJr0WiHCneH5wsUKMNKQH7x&wx_header=0#rd 内容导读:本文由我国著名产业经济学家杨治教授撰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与《产业经济学导论》一书共开我国产业经济和产业政策研究之先河。文章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指出国民经济调控包含总量调控、市场调控、结构调控三个层次,其中,结构调控具体表现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事关经济建设的总体布局,由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地区经济政策、基础结构政策四大类组成。第二部分分别讨论了这四大政策:首先,产业结构政策是产业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从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中求效益求速度是产业政策的精髓所在,规划产业结构的演进要以纠正产业结构扭曲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并最终落实到战略产业的正确选择上。其次,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是针对不同产业的属性和状况,实现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恰当配合。再次,地区经济政策规划和指导产业在地区之间的分布,如何处理“集积效益”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之间的矛盾,是地区经济政策首要面临的问题。最后,经济发展对基础结构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基础结构先行应当成为我国产业政策的一条重要原则。第三部分介绍了规划产业结构演进目标的三类方法:一是以某一指标和原则排出产业发展的优先度,二是用经济模型求出优化的产业结构,三是“筱原三原则法”,并提出制定产业结构规划和选择战略产业时要整体规划、符合国情、逐级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