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
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在哪里?——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 文化纵横
原创 2016-08-08 路风 文化纵横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M2NDcwMg==&mid=2664293501&idx=1&sn=a038b46dbc4d2e4a515313d362fc4318&scene=5&srcid=0808LVjUzlTxjOVncKKvH0vo#rd 编者按:最近几日,我们连续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探索中国发展的新周期”的系列文章。“新周期”概念中的一个关键性内涵,是中国经济目前处于重大转折或调整期。那么,如何理解这一重大转折的方向与内涵?《文化纵横》最新一期刊发了路风教授的文章《产业升级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对于经济发展的方向问题做了自己的解答。路风教授此文,剖析了产业升级的内涵及其对于中国经济前行的重要意义,并以此来检讨当前经济政策的得失。 路风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只能在政治层次上决定——中国是向消费和服务经济转型,还是向更高生产率的工业经济转型,决定着世界格局的演变方向和“中国梦”得到实现的可能性。
鸿海股东会的暗语 FT
倪可诚:身为全球最大电子制造服务集团的鸿海,在收购夏普、买下诺基亚品牌后,下一步会如何走出单纯代工厂?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8536
对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的思考
2016-06-27 经济导刊编辑部 中信基金会 来源:《经济导刊》2016年6月刊 作者:李若谷,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兼行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DAyODgxMw==&mid=2651636214&idx=1&sn=6ad199699cc26030e9580e5fe7a86ac0&scene=5&srcid=0627L7wXVaOaexLCggTEWh8x#rd
陈平眉山论剑之三:治理产能过剩 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发表时间:2016-03-14 07:45:56 http://www.guancha.cn/chenping1/2016_03_14_353817_s.shtml
杨凯生:细化措施,完善办法,把压缩过剩产能的任务落到实处
聚焦“两会”|杨凯生:细化措施,完善办法,把压缩过剩产能的任务落到实处 2016-03-10 金融论坛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MxNjM3OQ==&mid=404358115&idx=1&sn=b6f9768e4904cd23143be1ed920c3a40&scene=5&srcid=0310Up4jC8WICuv8p4nPAoW9#rd 其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与上世纪90年代集中实施的企业改制、转型、一批企业破产关闭的情况相比,现在的环境已经不同。当时所涉及的企业主要是国有独资企业,涉及的人员主要是国企职工,企业的负债也主要来自国有独资银行。在那样的条件下,企业关停并转和职工安置所需的成本,无论如何分摊、由谁负责,实质就是财政是从左口袋掏钱还是右口袋掏钱,是今天付钱还是明天算账的问题。 当时,这一系列时间换空间的政策设计之所以能够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那时企业和银行产权结构是单一的,政府能够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化程度已经明显提高。国有独资企业数量已经不多,需要压缩的过剩产能也不仅仅是表现在国有企业中,几家大银行尽管还是国家控股但已在海内外上市,中小银行的股权结构则更是多元化了,因此,当年的一些行政化政策措施现在已经无法再简单施用。如何在当前情况下做好压缩过剩产能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措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