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改─金融
中國貨幣政策新框架思辯 FT
2014/11/10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9026?full=y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 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但基準利率體系尚不清晰;貨幣政策正處於從數量型調控轉向價格型調控的機遇期,美聯儲新貨幣政策框架有何啟示?
上海自貿區一周年得與失 – – FT中文網
上海財經大學陳波:縱觀上海自貿區一年的發展,各項改革都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進度並不盡如人意,其步伐的快慢是對主客觀阻力不同剋服方式的反映。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8475?full=y 「縱觀這一年的上海自貿區改革,走得快的,如政府職能轉變、創新型法律制度建設等,主要體現在對主觀阻力的突破上;而比較緩慢的,如金融改革,則可主要歸因於客觀風險的鉗制。所以筆者認為各項改革的快慢不一,正是自貿區改革對於主客觀阻力的不同剋服方式的反映:對主觀阻力的堅定排除,對於客觀阻力小心應對。 …回顧這36年,中國取得的重大改革成就幾乎都是在開放的形勢下“倒逼”出來的。因此,自貿區雖然看起來像是一次單方面的對外開放,但開放絕不應成為最終目的,而只是推進改革的手段。筆者認為,倒逼的目的對於自貿區管理者而言應該是創造出適應國際開放環境下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對中國中央政府而言是如何剋服阻力,復制和推廣這種創新型體制;對於國有企業而言是能否適應在職能部門競爭中立情況下的市場環境,對民營企業而言則是是否能在更加國際化、法制化的競爭環境中生存和發展。」
如何疏解中國IPO“堰塞湖”? FT
2014/9/29,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8438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中國應積極放寬以中小企業為核心的IPO,這對於多層次資本市場只會是創造性的破壞,是制度創新和系統演化所期待的方向。 中國企業IPO的“堰塞湖”依然無解。中國證監會網站9月26日披露了最新的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及申請企業情況。數據顯示,截至9月25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20家。其中,已過會30家,未過會590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430家,中止審查企業160家。大量的企業依然在無法預測的排隊中煎熬。
阿里巴巴上市對中國市場的啟示 – – FT中文網
「如此巨大規模的上市資源流失,的確是中國市場之憾。但…美國市場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終於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相比之下,中國的資本市場不過才發展了20多年,不論是交易制度、市場深度還是投資者的素質,都還遠支撐不了像阿裡巴巴這樣的公司上市。此次阿裡巴巴公開上市…這樣體量的募資額…對於A股而言無疑將是一場災難。迄今為止,中國監管層仍不敢大規模放行新股發行,擔心將沖擊市場信心;試問,以這樣脆弱的市場,又怎麽容得下阿裡巴巴這樣的巨型企業呢?從這一角度看,阿裡巴巴並非不願意在國內上市,而是無法在國內上市,水淺走不了大船。…中國市場不僅無法支撐起阿裡巴巴龐大的上市計劃,即使在早期發展階段,也很難提供足夠的支持。」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8306 2014/9/22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阿裡巴巴成功赴美上市,對中國市場的最大啟示不在於如何避免優質上市資源的流失,而是中國市場到底能為創業企業做些什麽。
避重就輕的中國《證券法》修改 FT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8090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蘇培科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2014-9-9 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證券法》等法律的決定,國家主席簽署第14號主席令予以公佈。但這次修改的幅度很小,主要是針對上市公司要約收購不再事先審核報告的內容,這一改變雖然給資本市場市場化收購帶來了無限遐想,但需要《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和《公司法》跟進修改,使其真正落地執行。這次,《證券法》本身並沒有大的改變,只能期待盡快啟動新一輪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