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与城市 2020/7/2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表示,期待此轮土地制度改革像1998年那次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和结构转变发生一样,对促进城乡要素的流动、城乡的平等、城市质量的提升和乡村的振兴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在刘守英看来,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整个土地改革中最迫切的问题,南风窗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以下是刘守英教授的口述内容。
非主流、跨學科的經濟學探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表示,期待此轮土地制度改革像1998年那次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和结构转变发生一样,对促进城乡要素的流动、城乡的平等、城市质量的提升和乡村的振兴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在刘守英看来,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整个土地改革中最迫切的问题,南风窗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以下是刘守英教授的口述内容。
【导读】疫情强烈冲击下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正面临重组和洗牌。值此关键转折期,中国刚刚控制住疫情,却立刻遭遇以美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的强烈围堵,人们颇感犹疑:中国能冲破“逆全球化”的汹涌波涛,在愈发喧嚣的“脱钩”逆流中,开启新的经济发展周期吗?近期,在企业家座谈会上,领导人再次重申“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那么,究竟如何打通双循环?黄奇帆先生认为认为:在国内循环上,中国要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推动全流程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果断放水养鱼,确保供需平衡,改善分配格局,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在国际循环上,中国要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围绕“一带一路”规划构建合作创新网络,稳步降低关税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谈判与制定,推动对外开放朝着更高、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他特别指出,形势越困难,就越是要扩大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反制逆全球化、以改善营商环境反制“撤资论”、以超大市场的吸引力反制“脱钩论”。全球化本身是螺旋式发展的,凡是能在历史的螺旋式发展中、解决产业更迭问题中担当责任的大国一定是顺应世界潮流的伟大国家。
本文转自“瞭望智库”,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