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政策評論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
2017-05-22 经济导刊编辑部 中信基金会 来源:《经济导刊》5月刊 作者:熊蕾,熊向晖的女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https://mp.weixin.qq.com/s/bC4cAQLuOMrfXlJdHOs6nA ….然后又有我看不懂的事了。父亲应中央文献研究室为纪念周恩来总理去世15周年写的《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一文在1991年1月发表之后,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当时台湾已经“解严”,放开了到大陆的旅行,父亲过去在国民党胡宗南部后去了台湾的袍泽,凡是到大陆来的,都要来看父亲。先头父亲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和统战部副部长的头衔,我以为他们有事找父亲。后来父亲离休了,这些头衔都没了,人家照样来找他。我对此感到惊异:他们和父亲分属两个营垒,立场和意识形态截然不同。为什么他们不是怒目相向,而是相谈甚欢呢?… 当年,他们都是抗日爱国的热血青年。据父亲讲,孔老伯当年是北大化学系的高材生,是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的得意门生。孔老伯要退学投军之前,吴先生还想送他出国深造,一再让他认真考虑,非常不愿意失去这个他认为可以成为大科学家的弟子。可是孔老伯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从军。几十年后再相见,两位老人都反对台独,都认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是对中国最大的威胁,也都反感以权谋私。..
經濟學人「靠關係才能賺錢」指數:台灣超越中國、排名全球前10
2016/05/10, 關鍵評論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9188 原文來自 2016/5/7 Economist http://www.economist.com/news/international/21698239-across-world-politically-connected-tycoons-are-feeling-squeeze-party-winds TWO YEARS ago The Economist constructed an index of crony capitalism. It was designed to test whether the world was experiencing a new era of “robber barons”—a global re-run of America’s gilded ag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Depressingly, the exercise suggested that since globalisation had taken off in the 1990s, […]
民粹主义要的是惩罚 FT
更新于2017年4月25日 06:13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西蒙•库柏 库柏:民粹主义者对特朗普掌权未表现出狂喜,因他们不关心解决方案,他们要的是惩罚——让别人像他们一样痛。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2326?full=y
研之有物:台灣經濟「奇蹟」的成因,和你想得不一樣
2017/4/20 台灣經濟「奇蹟」的成因,和你想得不一樣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瞿宛文研究員認為:「如果不了解『過去』的經濟增長如何發生,就無法理解現在,更難以對『未來』道路做出合適的規劃。」於是寫下《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一書,橫跨歷史、經濟與其他社會科學多個領域,帶我們回到歷史的當下,觀察產業個案與國家整體發展。
楊泮池事件─台灣式民主的示範(王浩威)
蘋中信:2017年01月10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70110/37514987/ {感想:我們以西方模式為唯一典範,以引進西方模式為唯一正確道路,並以此為互相競爭的準則。然實際上,在我們既有的文化上,所建立起來的新模式,與西方典範有相當的距離。這可稱之為西方現代化的「本土化」,引進現代化至今「成果」為何,應該是要問題化,是要直接面對的、探討的對象} 這次的楊泮池事件,我們看到的卻是台灣醫學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保持團結:沉默不語。 台灣施行的是民主制度?民主制度的前提,是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之下,能夠獨立判斷的行事結果。然而,在台灣,就像許多社會心理學學者(例如黃光國教授)所提醒的,我們的社會不是西方式的個人主義社會,而是關係社會,以關係來決定自己的選擇。 這幾十年來,台灣民主制度的嘗試,產生了一種新的體制:表皮是民主制度,骨子裏卻是關係主義。而且,在民主制度的結合下,每一次所謂的民主行為(拉票投票等等),都成為重新確認舊關係和努力增加新關係的機會。 是非判斷根據關係 於是,包括政治選舉在內,政見越來越不是必要的存在,而是關係的多寡才是決戰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