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研究的議題
《新書論壇》瞿宛文 著「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研討會
一、會議時間:2017年3月7日(二)14:00~18:00(議程) 二、會議地點:中研院人社中心第一會議室(交通方式)(地圖) 三、主辦單位: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東亞經貿發展研究計畫 四、協辦單位:聯經出版社 五、主持人: 華昌宜 (國土規劃中心) 專題評論人: 王振寰 (政治大學國發所) 朱雲漢 (中研院政治所) 徐振國 (東吳大學政治系/已退休) 徐進鈺 (台灣大學地理系) 劉維開 (政治大學歷史系) 謝國興 (中研院台史所) 六、報名資訊:一律採線上報名,3/1截止,歡迎踴躍報名參加並轉寄周知! http://www.rchss.sinica.edu.tw/conf/ea201703/
資本主義型式研究
整理經濟史網電子報寄來的訊息時,看到這篇書評: Published by EH.Net (August 2015) Jeroen Touwen, Coordination in Transition: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World Economy, 1950-2010. Leiden: Brill, 2014. xiv + 385 pp. $154 (hardcover), ISBN: 978-90-04-27255-2. Reviewed for EH.Net by Annette van den Berg, School of Economics, Utrecht University. All EH.Net reviews are archived at http://eh.net/book-reviews/ 此書將Hall & Soskice 提出的靜態的 varieties of […]
可研究的議題 一二
關於台灣本身的研究其實甚為缺乏,個人力量有限,因而就在此增設一個類別「建議研 究的議題」,把想到可研究的議題列出,以供有興趣的研究者參考。 其實,為何「關於台灣本身的研究其實甚為缺乏」這議題本身,也就是個值得探討的議 題。 一、政府職能外包:政策源起與演化及其意涵 http://udn.com/news/story/1/2151144 2016-12-6 聯合報報導,在今年的科技會議上, 「連續8次參加科技會議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天放砲,指科技會議現在只有政府、 學校在談,沒看見多少業界,很可惜,應想辦法鼓勵多點業者來參加。科技部長楊弘敦 上午回應表示,「我們也是發了不少邀請函,但是出席沒那麼熱烈。」 今天上午會議開始前,記者向會議承辦廠商表示想採訪業界代表卻被拒,還指「採訪涉 及個資,要先詢問過」、「我們也是吃人頭路,一天領1200元,不要為難我們!」承辦 廠商甚至還說,「就是因為你們昨天訪張忠謀董事長,害我們被大罵。」… 經媒體向科技部反映後,…科技部次長裘正健也到記者室了解情況,表示會要求承辦廠 商檢討改進。」 這其中涉及的問題: 科技會議實質功能的演變,除了參與者的構成外; 產業政策架構的變化,產官學合作模式的變化; 產學的連結,官學合作模式對學術發展的影響; 政府職能外包,四年一次的科技會議外包給承辦廠商辦理; 這牽涉官僚體系本身的職能、能力累積的變化; 在行政體系其他部門,職能外包的現象普遍嗎?沿革歷程? 二、集團企業組成、角色與比重的變化 http://idv.sinica.edu.tw/wwchu/TS%20pdf/10219528-200209-x-47-33-83-a.pdf 2002/9 我和洪嘉瑜和寫了一篇〈自由化與企業集團化的趨勢〉,探討在台灣自由化之 後,集團企業的組成、角色與比重的變化。 那已是十多年前的文章了,此後想來必然已有很多變化,但沒讀到相關的後續研究,不 知是否確實沒有。 議題: 近二十年來台灣集團企業組成、角色與比重的變化趨勢 相關議題: 近二三十年來政商關係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