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對陸出口依存度增 考驗政府智慧

2020/07/21 wwchu 台灣經濟/政策評論

2020-07-19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4712805

今年上半年台灣出口金額為1,58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0.5%,在新冠肺炎重創全球經濟下實屬不易。其中對大陸出口(含香港轉口)達668億美元,成長率近10%,為成長最快的地區;對大陸出口占台灣總出口比重上升到42.9 %,其中第2季比重更達到約45%前所未有的水準。

今年上半年台灣對美國及日本出口則分別成長4.5%及3.4%,其中對美出口增加主要是美中貿易戰下台商的轉單效應,不過效果已經開始遞減;但是對東協及歐盟的出口則明顯滑落,分別衰退10.4%及4.8%。由於石油及鋼鐵跌價影響,台灣對東協石化及基本金屬產品出口金額下滑,另外台灣在東協成衣供應鏈受到北美運動賽事取消、成衣品牌歇業、美國國內動盪導致美國零售店關門等影響,台灣紡織品對東協出口下滑;由於疫情衝擊歐洲經濟仍處於半停頓狀態,所以台灣對歐洲出口也呈現全面衰退。

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以電子資訊產品為主,雖然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但是中國仍是全球最大電子組裝中心。中國大陸在第1季經濟負成長6.8%後,而後疫情逐漸緩和,全力拚復工,第2季開始回溫,內需市場轉趨熱絡;再加上全球疫情帶動遠端技術、宅經濟興起,擴大台灣電子零組件對中國大陸出口。

另外,中國大陸近期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計畫」,投入5G、AI、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基礎建設、伺服器及相關網路設備發展,也擴大對台灣產品的需求。

台灣對大陸出口的依存度,在2000年約為24%,到2008年上升到40%,之後就一直在維持40%左右;顯示兩岸產業分工密切,市場力量主導貿易走向,短期很難以政策扭轉整體趨勢。雖然近年來台灣急欲擺脫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由推動新南向政策,擴大對大陸的經貿限制,加碼吸引大陸台商回台投資的優惠措施,希望將生產與市場雙雙與中國脫鉤。

另外在美中貿易戰下,不少台商轉移生產訂單或直接將生產線搬回台灣,美國全力圍堵中國供應鏈,以及新冠肺炎均會弱化與中國的供應鏈關係,但仍難以撼動中國大陸全球電子組裝中心地位,台灣對大陸出口仍維持高檔。再加上中國較歐美先由新冠肺炎中復甦,帶動台灣對中國出口,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不降反升。

特別是過去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許多是由投資所帶動;近年台灣對大陸的投資明顯降溫,但對大陸出口比重仍然居高不下,甚至還在上升,顯示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已由投資帶動逐漸轉為市場驅動。

但是台灣政府則仍拘泥在將政治反中延伸到經濟脫中的框架中,甚至還配合美國的制裁行動。美國對中國是採取製造脫鉤,市場連結的策略,雖然切斷與中國供應鏈關係,以確保經濟安全及維持技術優勢,但仍然積極經營中國內需市場,此可由美中貿易協議納入智慧財產權及技術移轉兩專章以確保美國企業在中國公平營運得到驗證,但是台灣政府官員顯然並沒有弄清楚美中貿易協議的內涵,在經濟上加強防堵中國。

但是台灣在經濟去中國化下,卻又希望中國不要片面廢除ECFA,甚至還呼籲兩岸重啟ECFA後續談判的矛盾心態,暴露出我政府欠缺對大陸宏觀的經濟戰略。

今年上半年台灣出口雖持平,但第2季出口已經下滑,3月到6月出口連續四個月衰退,只有對中國大陸出口仍大幅成長,成為維持台灣出口的主要動力。

預估下半年在全球其他地區疫情未退燒下,對大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還會繼續上升,但政府似乎一直不願意面對此事實。未來如何精準掌握中國世界工廠角色以及內需市場脈動,是台灣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