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与权力:民国银行业往事

2021/01/27 wwchu 中國經改模式

杨濯 鸣沙 2021/1/26
https://mp.weixin.qq.com/s/VBxFm0OV3ZhvieoLA4sMgg?fbclid=IwAR0USBABo8h6_E7HoG7LrzoIcDXgYGWARWIc0g_SH8MDBBUflRRT2XeRyPE
上海这个堆金积银的冒险家乐园形象,在茅盾小说《子夜》的开篇跃然纸上。在1927年至1937年的“南京十年”、“黄金时代”里,作为全国金融中心和远东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除了拥有完善活跃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之外,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云集——54家银行设总行于上海,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而在其中,华资银行无疑是最耀眼的光焰。
麻萨诸塞大学达特茅斯分校历史系程麟荪教授通过主要集中分析上海的商业和金融史料,发现中国金融市场以发钞、存款与资本合计的资本实力(资力)从1894年的8.63亿元增长了十多倍至1936年的89亿元,其中华资银行资本实力高达81%。伴随着华资银行数量上的扩张和质量上的提升,四十年来由票号、钱庄和外资银行构成的“三足鼎立”格局永远消失了。
相比之下,虽然1894年时占中国金融总资力高达35%的钱庄与地方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经营方式和贷款服务更为灵活,但其在42年中资力增长不到两倍,到1936年时资力占比仅占为9%。仍然享有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诸多特权的外资银行,也经历了中国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的抵制和中国本土银行的激烈竞争,以至于外资银行拥有中国金融总资力的比例由1894年的32%大幅下跌至1936年的11%。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