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 内循环要动真格, 非解决中国农民的“隐性穷根”不可 | 文化纵横

2020/09/16 wwchu 中國經改模式

黄奇帆 文化纵横 2020/9/14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M2NDcwMg==&mid=2664309794&idx=1&sn=37764355fe2530186512ad02a0199750&chksm=8b54ced3bc2347c55b439d4765e509e0a17fc37bdbab191a6a090a53558147c4a24ed092f247&mpshare=1&scene=1&srcid=0913lhQXUrd76TcDGaSyLNK7&sharer_sharetime=1600223978785&sharer_shareid=f14234539e09a08e77a9206f4cc494e3&exportkey=Ag2a5buK%2B%2FsWaRmxkLG%2BLvM%3D&pass_ticket=hl85Dbopp7WSJm31w3rwKTXa3TIgd3OyZEl1Yh7hq1%2BizUzMryDhhg8O9r53Zg4U&wx_header=0#rd

导读】内外情势剧变之际,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中国战略转向的一个显著标志。其中,为什么要搞内循环、怎么搞内循环、如何处理内循环与外循环以及国际经济体系的关系等问题,尤其引人猜想。

9月6日,黄奇帆出席“中国经济发展与信用建设论坛”并作了《疫情下的世界经济趋势和中国经济的双循环》主题演讲,他认为:在过去十多年出口遭遇天花板、贸易摩擦增多、劳动力紧张、比较优势减弱、环保成本上升等五大压力下,中国走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道路,不仅是因为脱钩倒逼或疫情下的产业链困局倒逼,而是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层次开放的必然路径。他认为,单靠外向型经济支撑不起强国战略,当今发达国家没有一个靠外向型经济成为强国,而是把内需作为一个磁铁,吸引天下各国与之相关联,由此奠定国家强大的基础。

他提出四条建议:首先是把创新作为内循环的重要载体,尤其要弥补创新的薄弱环节;二是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把“新基建”搞上去;三是挖掘传承产业的新发展空间;四是解决社会内循环的消费能力的问题。他特别指出,中国还有六亿低收入人群,主要是农民。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只占全年收入3%,40年都没变,这是农民穷的基础性原因。如果能让其财产性收入从3%变成30%,不仅农民的收入会有巨大提高,也对中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转自“财经”公众号,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