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菁 纪念沃勒斯坦︱左翼知识群体的过去与未来

2019/09/09 wwchu 其他

From: 上海书评 上海书评 2019/9/9

https://mp.weixin.qq.com/s/pMp3-9fOQmHAFo1y9Sc4mw?fbclid=IwAR0WN12X-gwniUxczF1mjvvZ_vl-zJMdkKOcuKwOC0ofKblmBPokVu-a91Y

 

2019年8月31日,“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辞世。其身后悼念者众,旧雨新知无不缅怀其卓越的理论成就和不懈的政治追求。而对于年青一代的社会学者和广义的左翼知识群体来说,这也许更多是一个教科书里的抽象名字,一个可以总结引用、可以裱挂、可以进入试题的“学派”,理应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芝加哥学派的符号互动论等等一同展览,特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理论的中心重新从美国转回欧洲之后。至若其思想的光彩、范式的流变,以及现实的政治能量,似乎已经少有深入而诚恳的讨论。沃勒斯坦最重要的继承者和盟友乔瓦尼·阿瑞基(Giovanni Arrighi)在2009年去世之后,只剩下沃勒斯坦自己创建的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布罗代尔中心(Fernand Braudel Center)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阿瑞基中心(Arrighi Center for Global Studies)周围还集聚了西尔弗(Beverly Silver)等部分有影响的学者,试图在具体的领域和议题中发展世界体系理论的内核。毋庸讳言的是,其学术声誉与实际的学术遗产之间似乎出现了某种断裂;而这种断裂在沃氏当世之时已逐渐成形。因之,与其缅怀其人其言,不若把沃勒斯坦和世界体系理论的起落放在一个更长时段的知识谱系和学术/政治生态中,来看左翼知识阵营的一般性变化。其中对于“结构性”视角的运用和信心的重拾,也许才是一种更好的缅怀与继承。这在一个逐渐进入政治经济秩序重大调整的时代,有学术之外的意义,即试图经由过去,面向未来。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