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研究的議題

2017/03/24 wwchu 可研究的議題

可研究的議題
關於台灣本身的研究其實甚為缺乏,個人力量有限,因而就在此增設一個類別「建議研究的議題」,把想到可研究的議題列出,以供有興趣的研究者參考。
其實,為何「關於台灣本身的研究其實甚為缺乏」這議題本身,也就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一、政府職能外包:政策源起與演化及其意涵
二、集團企業組成、角色與比重的變化
三、日殖時期日本總督府對台資企業的限制

一、政府職能外包:政策源起與演化及其意涵

http://udn.com/news/story/1/2151144

2016-12-6 聯合報報導,在今年的科技會議上,
「連續8次參加科技會議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天放砲,指科技會議現在只有政府、 學校在談,沒看見多少業界,很可惜,應想辦法鼓勵多點業者來參加。科技部長楊弘敦 上午回應表示,「我們也是發了不少邀請函,但是出席沒那麼熱烈。」 今天上午會議開始前,記者向會議承辦廠商表示想採訪業界代表卻被拒,還指「採訪涉 及個資,要先詢問過」、「我們也是吃人頭路,一天領1200元,不要為難我們!」承辦廠商甚至還說,「就是因為你們昨天訪張忠謀董事長,害我們被大罵。」…經媒體向科技部反映後,…科技部次長裘正健也到記者室了解情況,表示會要求承辦廠商檢討改進。」

這其中涉及的問題:
科技會議實質功能的演變,除了參與者的構成外;
產業政策架構的變化,產官學合作模式的變化;
產學的連結,官學合作模式對學術發展的影響;
政府職能外包,四年一次的科技會議外包給承辦廠商辦理;
這牽涉官僚體系本身的職能、能力累積的變化;
在行政體系其他部門,職能外包的現象普遍嗎?沿革歷程?

二、集團企業組成、角色與比重的變化

http://idv.sinica.edu.tw/wwchu/TS%20pdf/10219528-200209-x-47-33-83-a.pdf

2002/9 我和洪嘉瑜和寫了一篇〈自由化與企業集團化的趨勢〉,探討在台灣自由化之後,集團企業的組成、角色與比重的變化。 那已是十多年前的文章了,此後想來必然已有很多變化,但沒讀到相關的後續研究,不知是否確實沒有。
議題:
近二十年來台灣集團企業組成、角色與比重的變化趨勢
相關議題:
近二三十年來政商關係的變化

三、日殖時期日本總督府對台資企業的限制

我書《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68-72》之中提出的說法,主要認為日本總督府對台資有歧視政策,同時日資企業本身就具有競爭優勢。至於歧視政策,除了非正式作法之外,也包括在1923年之前禁止台人獨資成立現代公司。
謝國興教授對這說法提出質疑。看來這問題還需更進一步的探討。到底有無或如何歧視?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