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独资生产新能源车电池将获放行,政府终于放弃“市场换技术”设想

2016/12/16 wwchu 中國產業

Yang Jian | 2016/12/16

http://www.autonewschina.com/cn/article.asp?id=15584

 上海 – 15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有两大目标,一是吸引外资,二是为本土公司创造几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即市场换技术。

中国的汽车工业吸引了巨量的外资,但获得与国外汽车巨头成立合资企业机会的国有车企未能学到跟随外资而来的先进技术。现在,中国政府准备放弃这一做法。

上周中国政府宣布,允许外商在中国独资生产用于新能源车汽车的动力电池,不再要求它们与中国本土企业合资。

出台这一政策的是中国的经济决策机构国家发改委,发改委目前正在修订外商投资中国产业指导目录。修订后的版本将于明年初生效。

多年来,发改委逐步放松了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汽车行业的限制,但一直拒绝放松对动力电池的合资要求。

不仅如此,2011年发改委在修订外商投资指南时还增加了一条,即要求跨国企业对生产新能源车电池的合资企业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

政府这样做是希望跨国电池供应商能够与本地合资伙伴共享技术,但这种情况未曾出现过,本周政府的政策中终于放弃了这一条。

 这对于跨国车企及其供应商来说,是一大胜利。

这些公司希望能够在中国生产电动车和电池,但他们不愿意失去对自有技术的控制。

那么,政府出于什么原因放松了这一政策呢?笔者认为政府终于意识到,以市场换技术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

事实上,政府的保护性做法弊大于利,例如,要求跨国公司必须与中国公司合资生产汽车。

几乎所有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均与跨国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但能凭借自身的业务实现赢利的国有车企少之又少。

今年初,有部委提议放松外资对合资整车企业的持股比例限制,但国有车企联名反对,并表示如果没有来自合资企业的利润,他们将无法生存。

与这些国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车企。长城汽车、浙江吉利等没有获得与跨国车企合资的机会,但他们的业务欣欣向荣,并开始向国外扩张。

现在政府终于准备允许跨国企业可以在中国独资生产动力电池。其实,政府应更进一步,取消对国外整车企业的合资要求,让国有汽车企业在市场的大海要么游起来,要么沉下去。

杨坚是《美国汽车新闻中国》的执行主编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