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議題提要十三 2014/6/12

2014/06/13 wwchu 2014春 台灣經濟發展課 議題提要

在戰後經濟發展成績全球居冠的台灣,民主化後卻並不肯定自身戰後經濟發展的成績,甚至以自由市場理論來否定這段成績?或是說並不探討「戰後台灣如何作到」這問題,為什麼?不過,有需要關心這議題嗎?

曾有人說威權統治是「發展型國家」的必要條件,同意嗎?若是,則是否意味台灣民主化之後就不可能延續過去「發展型國家」的運作模式?那該要如何進行?只是南韓似乎提供了一個反例?再則,為何諸多威權政府不是「發展型國家」?

 「發展型國家」名稱或值得商榷?什麼是「發展主義」?當初如尹仲容、李國鼎等人確實非常積極推動經濟發展,但他們是為了「發展」而發展嗎?追求「發展」是他們的「動力」嗎?

是否可說現在社會上有針對「為了發展而發展」的「發展主義」的「反發展」傾向?動力為何?目標為何?與前述的「不將戰後台灣如何發展問題化」有關嗎?

 1980年代後期開始,台灣民主運動發展出來的論述以反對國民黨威權統治為目標,全面否定國府「政績」。這論述已成為解嚴後台灣社會主流論述:國民黨是「外來的獨裁殖民政權」,而臺灣戰後經濟成長則主要被歸功於日本殖民統治影響;美國的協助或人民的努力其次。這論述有何影響?對我們針對發展政策進行討論有何影響?這是否與現今缺乏動力、方向、願景有關?

如何超越「為政治運動服務」的角度,而採「後進國追求發展」的視野進行探討?

 後進國必須現代化,但是否要尋找自己現代化之路?(借鏡西方經驗,認識自身傳統,尋找永續發展之路?)慣常思維方式:以西方模式為唯一標準,責怪自身「不夠進步」;反思角度:引進後,我們怎麼適應、運用?

Powered by WordPress. Designed by elogi.